天津新闻网

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正文

以和谐、生态、共生的理念,创建绿色村落景区

6月30日,在第十个“6.30”浙江生态日,由杭州市科协、杭州市农科院联合临安区科协、临安区於潜镇政府共同组织了“战疫情、促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专项行动临安行活动。杭州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杭州市科协兼职副主席、杭州市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主席严建立,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焕等率十余名农业农村问题专家走进临安区於潜镇,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现场同时组织了专家团圆桌对话,助力於潜镇农村产业发展。其中浙江农林大学农村环境研究所所长郑展望教授,从村落景区建设水环境治理的要点和注意点方面进行了探讨。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国的样板。2003年开始实施“千万工程”,15年的治理取得了丰硕的成绩。2017年,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做出推进万村景区化的新决策,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临安区率先提出“全域村落景区”建设的目标。将农村环境建设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在这方面,临安於潜观山、凌口桥、百园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乡村水环境治理是村落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首个村落景区标准《村落景区临安标准》把环境作为标准的首要要求,出村河道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特定区域达到Ⅰ类),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体系。什么才是环境友好型体系?郑展望教授认为可以用3个词来形容,分别是和谐、生态、共生:

一是“和谐”。和谐是除了水清、无臭、无噪音、景美等要求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污水处理的技术也要求是环境友好型的。不能为了处理好污水,采用一些能耗高、对环境有很大副作用的方法。真正合适的技术应该是既能处理好污水,又对环境无影响。比如我们在太湖源镇指南村做了一个示范,结合我主持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村落景区生活污水提标处理成套设备及智慧运行研究与开发》,将发酵强化技术用于污水处理,即做到了稳定达标,又经济、可靠、无害,因为它本来就来源于自然,做到和环境的和谐。

二是“生态”。生态的重点就是说要可循环,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表现就是资源化。农村有很多有机废弃物,包括餐厨垃圾、秸秆等。我们在指南村探索了将这些有机质连同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一起发酵制成有机肥,用于栽培有机蔬菜。从农家乐来的餐厨垃圾,最后变成有机蔬菜,最后又回到农家乐的餐桌,实现了分散式资源小循环。

三是“共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自然给予人类所有的一切,我们应该感恩自然、善待自然。同时,开展保护自然的环保教育,大自然就会给我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环境能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村落景区建设中所要遵循的一个理念。

将农村环境建设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把村落景区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工作,坚持以和谐、生态、共生的理念进行绿色村落景区创建。这样,乡村振兴不仅可以让水稻卖钱,更可以让环境卖钱,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行业相关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