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2-11 17:44 编辑:云景
不久前,当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找到被拐14年的儿子孙卓时,孙卓表示“打算留在养父母身边”,很多网友甚至指责孙卓。
孙卓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一些被拐的孩子并不愿意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但在相认二十多天后,孙卓却做出一个决定——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破碎了十四年的家,终于在今年团圆了。
同样是寻亲,为何有的孩子决定留在养父母家庭,为何孙卓会突然“回心转意”?
其实,这背后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偷记忆的男孩》,这本书一出版就被《科克斯书评》、《疯狂书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力等十多家主流媒体推荐为欧美青少年文学难得的畅销佳作,还将被好莱坞改编成真人动画电影。
在书中,作者布莱斯•摩尔展示了儿童看待原生家庭的视角,带你认识父母相处对孩子的影响,你会发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01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
“我的父母又吵架了。”
《偷记忆的男孩》书中主人公本杰明的父母经常因为金钱、工作等各种问题而争吵。这一天,一家人本来去逛集市,结果父母不顾两个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又吵得面红耳赤。
父母吵架,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本杰明和姐姐虽然只有12岁,但他们已经深深地被不断争吵的原生家庭所困扰,一刻也不想多待在争吵现场。他们往二楼的工艺品展厅去,只是因为“父母不在这里争吵”,这地方像天堂一样美好。
当父母找到本杰明姐弟二人时,又把刚才的火气撒到孩子身上。
“你们俩忙着你吼我我吼你的,才会忽略了我们,”本杰明说,“不要因为心虚,就把气撒在我们身上。”
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卡明斯曾说,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以此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原生家庭总是充斥着争吵、甚至离婚,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有些孩子甚至想逃离,就像这本书中的本杰明和凯莉一样,不想面对剑拔弩张、争吵不断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与幸福的养父母家庭相比,被拐的孩子选择留下来而不是回归原生家庭,情有可原。
02 乐于沟通,勇敢表达爱共同打造美好回忆
本杰明的父母从集市回到家后,提到了“离婚”。本杰明非常震惊和无助,他想起集市上遇到的奇怪老人路易斯——一个能够偷取别人记忆的人。
本杰明相信了老人,他利用老人的技能偷走父母不愉快的记忆,他天真的以为,从此父母就能够和睦相处、家庭就会恢复幸福和快乐。
结果,不再争吵的父母,也失去了关于儿女的记忆,每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变得越来越麻木。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每一段记忆都不能独立存在。不是失去痛苦的记忆就能得到幸福的,用幸福的记忆才能抹去痛苦。
对于被拐家庭的孩子和父母而言,共同生活的记忆是爱的链接。当孙卓说想留在养父母家中时,孙海洋并没有发火,他带孙卓回老家见爷爷奶奶、把他拉进了家族微信群,重建幸福家庭的记忆,让孙卓感受到原生家庭的温馨。
03 用爱与勇气带来幸福
为了努力拯救父母、姐姐和镇上的人,本杰明踏上一场危机四伏的冒险旅程。
当本杰明发现,原来还有买卖记忆的黑市——记忆兑换市场时,他害怕坏女孩会把自己家人的记忆卖掉,他要抓紧时间寻找解救之法。
这段冒险之旅非常惊险刺激,尤其是最后决斗的场面非常壮观,让喜欢奇幻和冒险的孩子越读越爱不释手。
本杰明用他的爱拯救了家人和镇上的人,他明白,偷取不愉快的记忆只是逃避而已,他对恢复记忆的父母坦然的说,“来,我们谈谈吧。”
《偷记忆的男孩》不只是奇幻故事,还介绍了家庭幸福的秘诀——爱与勇气。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勇敢面对,把爱说出来,学会担当。
孙海洋的经历让孙卓看到了父亲的担当、对自己的爱和坚守的勇气,他最终选择回归原生家庭。
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曾说过,“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原生家庭之痛已然发生,不可以被偷走,但却可以通过爱与勇气逐渐被治愈。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方式,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书中的冒险故事十分曲折,画面感强烈,这种故事带入性教育更容易让孩子印象深刻,也更容易让孩子学会爱与勇气,快入手和孩子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