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网

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正文

新时代精神图景·董雅

新时代精神图景·董雅

董雅的艺术历程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创作、展出、发表至今近40年,早期作品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且以人物画为主。自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跟随著名山水画大家白雪石先生学习,确立了以山水作为主题的研习。30年中,董雅始终如苦行僧般的刻苦修炼,终于确立了独立的自我风貌。近年来,董雅在国内外的几次展览亮相,如同井喷一般,观者耳目一新,受到了业内人士高度评价。这充分证明:只有厚积薄发,方可大器晚成之理。

个人经历:

2002——2007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5——2015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2018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2——2021年,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参展经历:2015年,山东济南美术馆“异·境——董雅水墨展”;

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无限——四人作品展”;

2013年,北京798感叹号画廊水墨作品展;

                香港中央图书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50人展”;

2012年,天津美术馆“纸本艺术展”;

2008年,法国巴黎Galerie Impressions画廊水墨个展;

2007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8三人行”画展;

1999年,获首届国际水墨大展优秀奖。

《险峰仙境》   69x69cm

董雅作画,先有笔墨而再取丘壑,厘定画面大势后,依势而泼墨,随机生发。率先铺陈浑沦苍润之气象,然后以渴笔勾勒,勾中见皴,皴中带染,形成笔墨密实而多层次的灰黑调子,而飞白处则如天光乍泄,澄澈而透明,在这里人们所领略的不仅是山水的叙事,更是笔墨的传奇。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艺术理论家

《荷塘月色》   69×69cm

品之上者,“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艺术的辩论法则,也是古今画家所孜孜以求的境界。近来观董雅老师的水墨新作,直觉的反应归结于两个词:其一,“气象万千”;其二,“率性挥洒”。

《待春归》   76×47cm  

谓之“气象万千”者,从创作立意,到表现载体,都有多种指向。个性语言特征与移景移情的表达之把握,形成了难以一览无余的视觉差异,令人无法不驻足于每一幅画面之前去体味不同的创作心路。

谓之“率性挥洒”者,董雅画中没有细节的拘泥,没有刻意的做作,有的只是笔随心意的自由挥洒。如果了解董雅个性气质的朋友,一定会生出“画如其人”的感觉。作画之人,有“胸有成竹”一说,亦或有“胸无成竹”者,于尽情挥洒之中喧泄性情。我忖度,董雅更多的当属后者。  

《待春归》   76×47cm

“气象万千”也好,“率性挥洒”也罢,其中都能显现出董雅老师个性中近乎儿童般的纯真,这恰是他秉持和追求的一种自由的创作态度。然而,仅有“随心所欲”远远不够,只放不收,只会失之于气散,故又有“不逾矩”的要求。缺失了造型艺术规律的“矩”,很难获得真正的自由,还需要大胆落笔,小心收拾,才能凝神聚气。诚如是,细品董雅老师的作品,率性挥洒的表象之下,亦有严谨的法度。势与气,放与收的节奏把握,构成了其作品审美的完整性。体悟董雅老师的艺术心路,我们能够学习到好多东西。

 

行业相关

广告也精彩